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7月9日上午,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办“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 数字文化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剖析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元宇宙发展动态,聚焦讲好中国故事。 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热点话题,共同构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涵盖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关键领域。 发展势头强劲,业态新兴。 不断涌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侨乡优势转化为汕头的发展优势,从数字文化旅游新媒体产业、游戏电竞、动漫及衍生品、数字营销、数字创意设计等方面逐步丰富发展,培育传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文化产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在各细分领域掀起热潮,推动以数字出版、数字音视频、动漫等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 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我市已实施《汕头市促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达到58家。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11.4%。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签署《语音识别技术助力产业升级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汕头市语音工程实验室建设。 目前,广东万天检测公司语音工程实验室已基本建设完成。 华侨先导区吸引香港立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 项目投产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方向,包括智能穿戴技术与设备、消费电子、5G通讯、智能耳机、AR/VR头戴式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公共工棚等临时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 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2亿元,创造不少于4200个就业岗位。

汕头华侨先行区加快推进汕头华侨先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发布《华侨先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入驻企业(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版)》,促进产业集聚。 截至今年5月,引进广东振和实业、道谷传媒等53家数字科技企业入驻,为直播电商、共享经济、影视传媒、互联网创新、信息技术,进一步加速数字创意产业集聚。 发展。 其中,引进了17家文化传媒公司,包括汕头市道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汕头市宇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汕头市卓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短视频制作、电商直播、主播孵化、影视推广。 头发等服务。 加快视频直播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集内容制作、视频技术、直播场景于一体的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数字文化产品品质持续提升

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涌现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市各类数字技术不断应用于文化生产,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数字博物馆、数字无形资产等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涌现。文化遗产展示等项目和模型,大量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搬上“云”,“云展览、云旅游”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5月18日,汕头市博物馆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通过微博平台推出“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导览活动。 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流浪晚餐”。 三场《流浪博物馆》线上直播游览播放量已超过6万次。 除线上直播活动外,我市多家博物馆、公共文化展览馆开设了线上展厅,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共文化场馆信息化水平,促进线上线下功能和体验的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现场展品生动展示。 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全息投影装置、试穿服装系统、数字虚拟体验厅等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新花样”。 今年清明节期间,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汕头市文化艺术学校创作编排的群舞作品《屋顶上的舞蹈》亮相体育系主办的第五届清明节教育部卫生与艺术教育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今年《传承的力量》清明节特别节目。 节目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在线等网络平台播出,获得大量网友点赞。 这部作品也展示了我市积极推动优质文艺创作表演与数字技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新融合的成果。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屋顶上的舞蹈》

在开发数字文化衍生品方面,奥飞娱乐与汕头市委宣传部合作,推出《小飞侠看汕头》系列动画片,重点关注功夫茶、牛肉丸等四项非遗项目。 、年糕、朝阳剪纸。 在此背景下,围绕《功夫茶之礼》、《汕头弹力牛肉丸》、《汕头生日红桃饼》、《汕头蜜饯葱油饼和纸——四个主题播出了八集动画短片——剪画”,让观众领略汕头这座海滨城市的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雅民俗的魅力。 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与“超级飞侠”IP相融合的首次尝试,也是非遗元素在数字动漫产业中的新延伸。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市属国有文化企业

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对于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汕头传媒集团、汕头文化集团等市属国有文化企业也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围绕文化责任和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基础,规划实施数字文化产业项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精益求精,实力雄厚。

7月7日,汕头融合传媒集团首个AI超仿真主播亮相汕头橄榄卫视APP,与市民朋友们见面。 这是汕头融融传媒集团在新闻采编、制作、传播中运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舆论引导的探索。 又一能力杰作。“小雅”是汕头融合传媒集团与广州赛灵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以节目主持人小迪的真人形象为原型的人工智能主播。AI主播在给用户和观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将以更加高效、智能的自动化内容生产方式取代过去主要依靠人力的新闻生产流程,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 手段融合互通,推动新闻生产智能化转型。 此次,“小鸭”也亮相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报告,成为报告团队成员,为大会报告注入科技“创新”。 未来,“小鸭”还将为爆料报道、时事报道、直播等提供更多“技术支撑”,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报道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为公民提供新鲜、及时的权威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 信息。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去年以来,市文化集团整合市歌舞团、市杂技团、市话剧团等文艺团体等文化资源为基本团队,结合华侨文化特点和艺术,运用舞美等先进技术,创作了爱国华侨歌舞剧《百年华侨心》。《百年华侨心》以“寻南洋”的宏大历史为背景,结合汕头樟林古港华侨起航地、华侨创业地等场景东南亚等地,以及小公园开放区华侨回国的地方。 它以一部歌舞剧的形式描绘了海外华人的生活。 一部充满血泪、艰辛、创业、爱国的历史。 该剧于今年1月13日举行云直播,目前正在打磨完善中。 计划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推动展会数字化、直观化呈现。

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多重优势叠加

数字文化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市正以“起点为冲刺、起步为终点”的势头,积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城市“四大高地”。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业。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政产学研界激烈的思想碰撞,为这座沿海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未来,在大力鼓励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云游戏、云演艺、云会展、沉浸式业态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接下来,我们将用数字文创,把汕头、潮汕的故事讲到海外。” 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潮汕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侯鲁迅表示,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目前已规划开展数字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营造学、研、产文化创意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汕头大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等单位合作,形成文化创意产品专项项目设计课程机制。 近日,协会推出“潮设计”数字创新设计资源交换平台,联合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启动“潮博文创”品牌创建和产品开发,推动“东方设计”常态化实施。广东文化博览会”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举行。 推动汕头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这次数字化大会的召开,会带来很多新的行业趋势。未来,很多大企业有望落地汕头,这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营造更好的投资氛围,助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汕头市娱乐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涵表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与广东电信、广东移动、广东联通、腾讯、百度、和网易,这意味着未来有望引入数字文化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多家企业落户汕头,将更好形成集聚效应,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汕头,推动本地数字文化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用数字技术说话好汕头故事。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产业资源科副科长徐蓓表示,席卷全球的数字浪潮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接下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快海外中华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支持文化场馆、娱乐场所、风景名胜区数字产品和服务发展,支持文物和非物质材料。 通过新媒体传播和弘扬文化遗产,鼓励线下文化资源和娱乐模式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发布于 2024-02-05 19:21:20
分享
海报
2
上一篇:奥运冠军朱启南走上厅级岗位,毛根洪朱启南任省体育局副局长 下一篇:头孢真的不能配酒,酒后用头孢和用乙醛后饮酒,会引发双硫仑戒酒药物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